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作收两河,时史朝义兵败,走死广阳,诸将田承嗣李怀仙等俱来降。)763年 唐 · 杜甫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一作首)放歌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原注:余田园在东京
南霁云承嗣歙州别驾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往者大盗乱华。
梁宋偏罹其害。
危城绝援。
析骸累月。
南霁云贞心壮节。
淩迈臧洪
殒命敌场。
凛然生气
宜以其子为歙州别驾
田承嗣永州刺史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自古屈法申恩。与之更始者。
为君之道也。务善改过。
期于自新者。为臣之节也。
其或弃瑕含垢。宏贷之泽巳深。
而挟伪藏奸。干纪之情转露。
则亦中外同弃。刑宪不容。
西汉伏信越之诛。东京齐萌宠之罚。
此皆前王典式也。魏博节度支度田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史上柱国雁门郡王田承嗣
出自行閒。策名边戍。
早参戎秩。效用无庸。
尝辅凶渠。驱驰有素。
洎再平河朔。归命辕门。
朝廷俯念遗黎。久罹兵革。
禄山肇祸。瀛博流离。
思明继衅。赵魏堙厄。
枌榆井邑。靡获安居。
骨肉室家。不能相保。
念其彫瘵。思用抚宁
以其先布款诚。寄之为理。
所以委授旄钺之任。假以方面之荣。
期尔知恩。庶能自效。
崇资茂赏。首冠朝伦。
列异姓之苴茅。登上公之礼命。
子弟童稚。皆联台阁之华。
妻妾仆媵。并授国邑之号。
人臣之宠。举集其门。
将相之权。兼领其职。
宰相者。所以匡辅王室。
休庇生灵。献可替否。
救灾恤患。而乃据国家之封壤。
仗国家之兵戈。虐国家之黎人。
调国家之征赋。掩其资实。
凭窃威灵。内包凶邪。
外示归顺。陷误良善。
贼害平人。骋其乐祸之心。
俾叶同恶之体。且相卫之略。
所管素殊。而逼胁军人。
使之翻溃。因其惊扰。
便进军师。事迹暴彰。
奸邪可见。不然者。
岂志清之乱。曾未崇朝。
子期光朝。会于明日。
足知先有成约。指期而来。
是为蔑弃典刑。擅兴戈甲。
既云相州骚扰。邻境救灾。
旋即更并磁州。重行威虐。
此实自相矛盾。不究始终。
三州既空。远迩惊陷。
更移兵马。又赴洺州
实为暴殄不仁。穷极残忍。
又薛雄乃卫州刺史。固守本藩。
忿其不附。横加淩虐。
门尽屠戮。无复噍类。
酷烈无状。人神所冤。
又四州之地。皆列屯营。
长史属官。擅请补署。
精甲利器。良马劲兵。
全军之资装。农藏之积实。
尽收魏府。迥无孑遗。
更复收管将士。□其本部。
劫质妻子。给我资粮。
观其所为。盖在无赦。
且藏庾者。平人之膏血。
恣行贪窃。甲兵者。
干城之腹心。辄为举动。
欲行讨问。正厥刑书
犹示含容。冀其迁善。
俾予东夏之人。终免无辜之酷。
抑于典宪。务使慰安。
遂遣知古。远奉诏书。
喻以深旨。乃命承昭。
副兹麾钺。抚彼旧封。
而承昭又遣亲将刘浑。先传诏命。
承嗣逡巡磁相。仍劫知古偕行。
先令侄悦。潜扇军吏。
至使引刀自割。抑令腾口相稽。
当众諠嚣。请归承嗣
论其奸状。足以为凭。
此而可容。何者为罪。
今尚全其首领。更授藩条。
贷以朝章。用遵时令。
承嗣宜贬授永州刺史。兼许十岁以下一男一女随身。
便路赴任。委河东节度使御史大夫薛兼训马步一万五千人。
即赴邢州。取承昭处分。
逐便招抚应变权宜。成德军节度使检校左仆射宝臣精选骁雄马步三万二千人。
屯集深冀贝州等路进取。幽州节度使留后御史大夫朱滔马步军二万五千人。
进逼沧瀛。权宜招讨
淄青等节度使检校左仆射正己率所管马步三万人。北临德博。
淮西节度使检校右仆射忠臣永平军节度使御史大夫李勉宋节度使留后兼御史大夫中丞田神玉并河阳泽潞等道兵马共六万五千人。直据淇园。
皆擐甲整戈。犄角相应。
承嗣不时就职。尚在执迷。
则所在进师。按于军法。
今数郡之地。迫受其兵。
深哀士人。重遭剽掠。
丁壮离于农亩。女工废于蚕桑。
胡宁忍之。盖非获巳。
缅思涂炭。过在朕躬。
昭义军管内五州。宜给复二年。
仍委承昭抚慰。务使苏息。
且圣人之教。必也胜残。
王者之师。存于止杀。
其魏博磁相等将士。并怀忠义。
皆被胁从。但恐玉石俱焚
当宜各思自拔。除其首恶。
咸与维新。事定之时。
罪止元凶一身。并其侄悦。
其馀官吏将士。爰及弟侄等。
能自归顺者。皆无所问。
如有擒执渠魁。下其城邑
便以承嗣在身官爵。资财田宅。
一切回赐。自馀立功者。
节级酬赏。夫军行除害。
本以安人。将吏所经。
薪刍必禁。秋毫之犯。
律有常刑。凡在师人。
各宜深诫。于戏。
天地之大德。时或降霜。
皇王之至仁。亦闻用钺。
顾维寡薄之理。昧于授任之明。
以至兴戎。多惭黎庶。
布告天下。令知朕怀。
田承嗣自新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臣子之义。
违而必惩。
春秋之辞。
服而先舍。
武威以制其不恪。
文德以怀其自新。
田承嗣误惑奸邪。
辄干纪律。
朝有彝宪
当奉典刑。
犹示含容。
降黜。
冀其迁悔。
全彼平人。
不赴所贬之官。
再任造端之将。
迟回师旅。
绵引旬时。
朕犹悯胁从。
误兹并命。
其人何罪。
顾悼增怀。
深思改过之期。
以救无辜之祸。
承嗣果能剋责。
频献诚辞。
泥首束身。
请归庭阙。
输心沥恳。
备在封章。
正己地迩蕃陲。
具昭诚款。
遂屡有陈奏。
达其深衷。
故宜宥以悔非之诚。
全其改往之志。
翻然效顺。
颇用嘉之。
即宜与子侄家口等。
同赴上都
当待以殊恩。
永守终吉。
岂不美欤。
其魏博所管官吏将士僧道耆寿百姓等。
初因迫胁。
曾受驱驰。
或久抗官军。
辞不获巳。
或徵科郡邑。
出入门庭。
皆惧于不全。
盖素非元恶。
既往之咎。
并与维新。
一无所问。
或先在昭义军管内诸州者。
并宜却还本贯。
各安旧业。
昭义所管官吏将士截耳军健身及家口。
先在魏博等州。
妄有驱迫。
各被质留。
原其初心。
本非巨恶。
既因诖误。
先合蠲除。
仰即归本州。
亦一切莫问。
各守所务。
无相夺伦。
王典无私。
信存赏罚。
胁从罔理。
前圣嘉谟。
归命者必全。
知过者必宥。
今既纳承嗣之恳请。
亦巳虚怀。
舍胁从之前非。
悉命原免。
如其谲诡时日。
犹事逗留。
国有常刑。
法难屡屈。
过期不至。
获罪如初。
其诸道兵马。
即宜同力协心。
大军剋期。
不可追悔。
转祸为福。
惟在此时。
至于再三。
非不深切。
想及官吏将士巳下。
奉而行之。
知朕怀也。
田承嗣官爵诏 唐 · 代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四十七
昔在虞舜。舞干羽于两阶而苗人服。
汉高帝陆贾宣赦南越。光武亦下玺书招附窦融
然则太上以德抚人。其次因时制宜。
其或有阻兵梗化。未从纪律。
将畏刑以纾祸。俟文诰而斯怀。
则明恕之道。宥过为大。
其来久矣。永州刺史前魏博等七州节度观察处置管内支度营田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太尉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州大都督府长史上柱国雁门郡食实封一千户田承嗣
顷因封壤之外。或收郡邑。
是以下尺一之诏。徵县道之师。
贬刺零陵。式彰典宪。
而国家十连将帅。千里旌旗。
车骑襁属于山河。楼船锁结于淮海。
承嗣辕门宿将。方面旧臣。
授钺持衡。素经委遇。
乃缮甲修备。越河应敌。
然未离魏郡。婴垒自固。
频遣章奏。申闻款诚。
恳祈革心。永用迁善。
又闻聚族兴叹。常思更新。
废食遗寝。沈忧成疾。
夫为君上者。承天子人。
兼宥广覆。一夫不获。
则曰时予之辜。今河南河北之人。
皆朕之人也。岂不可念。
隐恤求逞其心。令其父兄乘城。
子弟攻取。矢石之下。
骨肉相残。邑里之閒。
敌雠交毙。而又兵连祸结。
廪饩取资。暴赋急征。
井闾殚竭。男释耒耜。
女废蚕桑。流离冻馁。
挤于沟壑。而欲劳师黩武。
必举彝章。终夕惟虑。
诚所未忍。且使苍生罹此涂炭。
皆繇朕司牧无方。非朕不德。
谁之过也。今将损膳撤悬。
内省归咎。以宽承嗣
宜并复承嗣本官爵。仍委在彼勾当军州事。
不须入朝。弟庭琳及子侄等。
凡所连坐贬降者。一切释放。
并还本官。仍各依旧职掌驱使。
其魏博相卫等管内诸州各判官兵马使以下。及州县将吏百姓。
及汴宋过河将袁奉圭祝并将士等。并从原宥。
一无所问。于戏。
以欲从人。必求诸道。
泽渚时禁。仁有被于泉流。
麛卵不伤。德可怀于鸟兽。
今则偃戈。务全兆庶。
以兹明诚。上答天眷。
公卿百辟。悉朕意焉。
田承嗣实封制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四
敕。懋策勋之赏。
启封邑。赐真食之命。
方入田租。故采地以处其子孙。
书社以尊其侯伯。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尚书左仆射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兼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及管内支度营田等使上柱国雁门郡食实封二百户田承嗣
出自河朔。挺兹才器。
公忠有素。文武是经。
行惟高简。言必诚信。
委之腹心。实所亲重。
内列端揆。外当藩翰
距河作镇。濒海抚封。
贞一以奉上。明恕以临下。
谋出韬钤之外。功成战伐之前。
专精牧人。尽瘁事国。
政刑必中。都鄙有章。
训以农耕之业。课其蚕织之事。
家给而礼让攸兴。气和而札瘥不作。
旧章咸举。厥贡惟殷。
来东人之职劳。首循吏之行理。
嘉命休绩。允兹褒劝。
食其井赋。用协典常。
可加实封二百户。馀并如故。
崔中丞贺讨田承嗣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六
臣某言。中使某至。
奉宣某月日敕。承嗣本辅逆臣。
罪当参夷。陛下垂包荒之德。
开自新之路。假以台衮。
冀其悛革。岂谓豺狼之心。
饱而增凶。动摇邻境。
慢易君命。天下臣子。
虽扼腕攘臂。愿食其肉。
畏惧陛下。不敢自发。
今陛下殷然震雷霆之怒。下诛购之令。
戴发横目。莫不愤激。
臣受国恩。守在远藩。
不得驱策驽蹇。列于将臣。
巨猾之首。竟为他断。
抚剑惭耻。心魂驰越。
臣又知鲸鲵既尽。蜂虿自灭。
陛下垂衣裳以临万邦。无为之政。
行同大舜。无任庆快感愤之至。
魏博语(魏牙军起田承嗣,募军中子弟为之,父子世袭,悍骄不顾法令,更易节帅,不嗛意辄害之,厚给廪,姑息不能制,时语云云。) 唐 · 不详
 押文韵
长安天子,魏府牙军。
田承嗣李宝臣伪谶承嗣,安史旧将,降,授魏博节度大历中,朝廷命幽州朱滔、恒定李宝臣滑州李正己三镇兵讨之。承嗣求成于正己,又知宝臣生长范阳,欲得其地,乃勒石为谶,密瘗宝臣境内,使望气者云:“此中有王气。”宝臣掘得之,有文云云。二帝,指宝臣正己也。因使客讽宝臣兴兵取范阳自效,宝臣以为事合符命,喜而许之,遂以兵袭承嗣知其衅已成,乃旋军告宝臣曰:“河内有警急,不暇相从,石上谶文,吾戏为之耳。”宝臣惭怒而退。) 唐 · 不详
 押先韵
二帝同功势万全,将田作伴入幽燕。